当前位置: 上海都市网> 综合新闻> 正文

农村食品加工安全问题

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一、农村食品加工安全问题的表现

1. 原材料污染:农村食品加工的原材料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或国家,这些地区可能面临着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2. 产品标签不准确:一些厂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虚假标注成分、保质期等信息。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因购买到欺骗标签信息的产品而受到损害。

3. 加工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小型加工厂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卫生不达标、交叉污染等问题,这会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

4. 假冒伪劣食品:农村食品加工企业使用劣质原料,假冒伪劣食品在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许多地区存在着用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食醋,粗制滥造的饮料、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等等。

5. 土壤污染间接污染农产品:我国农药化肥施用量连年增长,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也造成土地污染。从污染土地上长出来的农作物也会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现象,食品源头在安全上得不到充分保证。

6. 养殖业不规范造成畜产品不合格:农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一些业户为提高效益,在养殖过程中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安全的动物食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显而易见。

7. 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农村地域广,食品生产、经营业户比较分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乡镇执法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监管需求,这也成为假劣食品“转战”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基层检测设备简陋、检测手段简单,有的甚至仅凭眼观、手摸,对于食品添加剂、成分含量、卫生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无法现场检测,导致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

二、农村食品加工安全问题的原因

1. 农村消费水平低,低劣食品有市场需求: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受经济水平制约,群众在选购食品时,往往注重价格而不是商品质量。他们经常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时甚至明知一些产品质量不高但因价格较低也会购买,这就为低劣假冒食品在农村盛行创造了市场,埋下了安全隐患。

2. 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较弱:多数农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较弱,在购买食品时,绝大部分没有索要发票或其他凭证的习惯;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也很少会有人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大多都是自认倒霉。

3. 监管力量不足:农村地域广,食品生产、经营业户比较分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乡镇执法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监管需求,这也成为假劣食品“转战”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解决农村食品加工安全问题的建议

1. 加强原材料管理:为解决原材料污染的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健全的原材料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化原材料进货渠道和质量检测程序,确保采购到合格无污染的原材。

2.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针对食品加工行业中虚假标注成分和保质期等信息的问题,应该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生产企业进行执法检查,严惩违规行为,并在媒体上公布相关信息以示警戒。

3. 提高加工环境卫生水平: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财政扶持、资金补贴、技术指导等,帮助加工厂改进生产设备和环境条件,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4.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和巡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政府应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引导消费者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产品。

5. 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政府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鼓励消费者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和***,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6.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担负着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探索将食品营养和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健康饮食教育,让孩子对“小食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引导树立正确的食物观念。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综合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新闻 文体新闻 上海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