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1. 湘绣虚拟仿真系统: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的卓惠丽、康美林老师带领学生开发了《湘绣针法技艺馆》虚拟仿真系统,收录了多种湘绣针法教程,并尝试打造湘绣虚拟博物馆。该系统利用诺亦腾惯性动捕设备PNStudio和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为教育数字化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思路[4]。
2. 非遗数字化案例分析:非遗与VR/AR结合的机会点和问题。随着5G时代的来临,VR/AR等数字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无限可能。例如,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从而激发更多人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此外,AR技术也可以将遥不可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1]。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上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中国各地的非遗文化。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体验、虚拟现实等方式深入了解各种非遗项目,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9%9D%9E%E8%B4%A8%E9%87%8D%E4%BA%8B%E4%BB%A3%E8%A1%A8%E7%94%BB%E9%A6%86/24708252]。
总之,数字技术在非遗领域的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小沪 于 2024-05-05 07:44:38发表在上海都市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上海都市网本文链接: http://dushi.shanghaisq.com/url/3618.html
上一篇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法
下一篇
长湖村悲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