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发酵期从2022年9月20日开始,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指出李宁新品与日军军服相似。随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讨论,质疑李宁的设计是否涉及辱华。在这个阶段,李宁并未立即作出回应,导致舆论持续升温。
进入爆发期后,李宁两位高管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回应,但未能有效解释新品设计问题,反而引起了更多质疑。此外,网友们发现李宁CEO钱炜为日籍华人,这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质疑。随着舆情不断升级,李宁股价大幅下跌,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在平息期,李宁官方发表致歉声明,并承诺加强对产品设计的审核。此后,舆论逐渐降温,但此次事件对李宁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企业在面临品牌形象争议时,应尽快作出回应,有效解释问题,避免舆论持续发酵。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设计的审核,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小沪 于 2024-05-03 05:48:51发表在上海都市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上海都市网本文链接: http://dushi.shanghaisq.com/url/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