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由经济学家阿尔班·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它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关系。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常被描述为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表明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的关系。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考虑了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在短期内,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只能是短期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
历史模式显示,近代美国的自然失业率约为5%~6%。失业率在过去40年一再回到这个水平,尽管通胀率异常波动。这意味着,在几年内,确实有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但在几十年内,经济持续调整重回自然失业率。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帮助政策制定者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做出权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并非永恒的,长期来看,经济总会回复到潜在GDP及自然失业率状态。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浦江传说 于 2024-05-26 05:51:07发表在上海都市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上海都市网本文链接: http://dushi.shanghaisq.com/url/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