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都市网> 综合新闻> 正文

韩国身份证名制的历史沿革?

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1. 汉字名制(古代至近代)

在古代,汉字一直是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直到1446年,朝鲜王朝的第四代国王世宗颁布了《训民正音》,创造了自己国家的表音文字——谚文。在此之前,朝鲜半岛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汉字,并且在取名时也会使用汉字,因为汉字不仅能够表音,还能表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会有汉字名。

2. 谚文名制(近代至二战后)

随着谚文的普及,韩国政府逐渐开始在官方文件和身份证上使用谚文。然而,由于谚文是表音文字,不加汉字标注区分,就会引起一些歧义或误会,特别是在验明身份的时候,同音的几率就更高了,这就容易造成很多的问题。因此,尽管谚文成为了官方文字,但在身份证上标注汉字名的做法仍然被保留下来。

3. 去汉字化运动(二战后至1990年代)

二战结束后,韩国政府曾发起去汉字化的运动,希望能够彻底消除汉文化对韩国的影响。这一运动导致韩国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年轻一代根本就看不懂自家的历史,因为大部分历史资料都是用汉字书写的。因此,到了1990年代,韩国又提出要合理化恢复汉字使用。

4. 中文名与谚文名并存至今(1990年代至今)

自1990年代以来,韩国身份证上的名字通常会同时标注谚文名和中文名。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因谚文的表音性质而引起的歧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与传统汉文化的联系。尽管韩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去除了汉字的影响,但在身份证这样重要的官方文件上保留中文名的做法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总的来说,韩国身份证名制的历史沿革反映了韩国文化在吸收和排斥外来文化方面的复杂历程。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综合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新闻 文体新闻 上海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