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都市网> 综合新闻> 正文

上海网络辟谣:80后死亡率突破5.2%

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稿源: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刘伟

“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80后的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你是否也被类似的观点刷屏?

上海网络辟谣:假的!

“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2月18日发布了文章《“每20个80后就有1人去世”?谣言!罪魁祸首可能是AI》,道出了背后真相。

文中指出,记者在微信平台以“80后死亡率”为关键词搜索文章,不但微信自带的AI搜索功能会推送这条数据,各种自媒体公众号也是铺天盖地引用转载,甚至不少自媒体开始为80后们鸣不平,称他们为“被时代透支的一代”“被诅咒的黄金一代”。

细看文章则发现,大多数公众号都号称其数据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2020年开展的七普,是如何得出2024年人口数据结论的呢?

此外,5.2%死亡率这个数字统计也很奇怪。国家统计局官网对于死亡率指标的解释,应该用年死亡人数除以年平均人数,再乘上1000‰,这意味着死亡率的指标是以“千分之几”为单位表示的,而不是常用的百分之多少。

上海网络辟谣:假的!

在数字的细节上,也有很多错误。比如下面这张广为流传的80后现状图片。

上海网络辟谣:假的!

首先,80后总人数,如果以七普数据中的30-39岁的人口数对应,按官方统计,2020年这个年龄段共有223158122人。这与上图中的总出生人口数正好对应,但显然,这不可能是出生数,而是2020年当时依然存活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

而2.12亿的数据和死亡人数1100万,记者没有找到任何官方信息来源。在七普年鉴中,明确标出是2019年1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死亡数据。30-39岁的人口这一年共死亡193517人。

这一说法漏洞百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婷在一篇文章中也作出了反驳。

她提出,通过普查来计算死亡状况,理论上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直接利用每次普查公布的分年龄的人口数来计算。比如80后在30-39岁的存活比例,可以通过1990年普查0-9岁的总人口数/2020年普查30-39岁的总人口数来获得。但存活比例转换成死亡率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和额外信息。

另一个方案是根据普查收集的死亡数据来推算死亡水平。每一次普查登记都会询问家庭户前一年家庭成员的死亡情况,以此统计前一年的死亡人数,再通过普查平均人口数的推算,计算人口死亡率。

李婷指出,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方法一依赖于人口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但在2020年普查启动身份证号码关联以前,各次普查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早年的出生漏报,即婴幼儿年龄段的人口数量低于实际数量;又比如2010年普查因为调查方式的问题,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两头登记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青壮年的重报。方法二则面临死亡漏报问题。

不过,她通过公开统计数字计算后得出,虽然两种方法都有缺陷,但是都可以证明,80后的存活状况是要好于70后的,而死亡率也要远低于5.2%这个数字。

那么,这条假数据来自哪里呢,据李婷教授溯源,最初来源很可能是和AI的对话。

上海网络辟谣:假的!

尽管AI对话后标注了数据存在局限性,存在间接推算和估算的情况,但这条假新闻还是被加上骇人听闻的标题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

文章最后提到,“从算法的投喂中夺回思考主权”。身处AI时代,我们的世界的信息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流通,获取难度大大降低的同时,判断能力更加珍贵。

转自:上海网络辟谣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综合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新闻 文体新闻 上海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