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都市网> 综合新闻> 正文

秧歌闹新春 文化来敲门

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秧歌闹新春 文化来敲门 ----第四十二届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汇演成功举办
 
本网讯:金龙狂舞辞旧岁,灵蛇献瑞闹元宵。在万众期待中,2月11日上午,第四十二届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汇演在全民健身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县的15支优秀秧歌队伍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秧歌非遗表演。
其中开场的300名非遗娃成为最大亮点,春晖实验学校“鼓子秧歌队”、商河第三实验小学“花棍舞队”、贾庄镇中心“花鞭鼓舞队”各100名少年,用活力四射、灵动活泼展现了新时代少年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崭新风采。
 
来自12个镇街的秧歌队伍随后开始了热烈奔放的秧歌表演,伞、鼓、棒、花、丑五种角色在偌大的广场上闪转腾挪、闹中有序,艳丽的服装展示了初春的多姿多彩,挥舞的棒伞气势磅礴,跳出了商河人民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鼓子秧歌作为商河县的靓丽文化名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被誉为“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是“山东三大秧歌”之首,受到群众的广泛追捧与喜爱。从79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克圣到7岁秧歌萌娃小“糖糖”,再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疯秧歌”,商河人民对鼓子秧歌的热爱跨越年龄,不分民族,已经成为连接商河人民的情感纽带。
本届鼓子秧歌汇演现场观众约5万人次,同时开辟了线上观看通道,通过多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50万。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海报新闻、齐鲁壹点、爱济南等媒体的争相报道,持续擦亮“千年麦丘邑·鼓乡温泉城”品牌。
近年来,商河县聚焦文化强县建设,深入挖掘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非遗资源,坚持文化“两创”,多途径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有效激发了非遗产业发展活力。通过系统化开展非遗资源普查与数字化建档工程,并建立分级培育机制,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5项、市级26项,构建起金字塔式非遗保护体系。在非遗传承方面,创新实施“活态传承”。一是开展“六进”宣传,广泛举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主题活动;二是构建传承矩阵,建成泉城非遗坊6家,组建非遗传承队伍192支;三是推出非遗课堂系列培训,累计培养4000余人次,为非遗传承储备了优秀人才。同时,县文化旅游局通过“非遗+”融合发展战略激活产业动能,2024年以来,打造非遗研学线路9条,吸引学生1万余名,特色文旅产品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00余人,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王  昊)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综合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新闻 文体新闻 上海新闻网



最新文章